白虎汤

白虎汤
白虎汤
出处:《伤寒论》
组成: 石膏 知母 炙甘草 粳米
功用:温中益气,降逆止呃。
主治: 阳明气分热盛证。壮热面赤,烦渴引饮,汗出恶热,脉洪大有力。
录自:《方剂学》
概 述
定义
组成——清热药为主
功用——清热、泻火、凉血、解毒
主治——里热证
同:性质相同——均属热邪
异:
   1.程度不同
  2.来源不同
  3.表现不同
适应证——里热证
病因 外感、内伤
病位 外感热病、内伤热病
性质 虚热证、实热证
分类
使用注意
1 辨证:病位、性质、真假
第一节 清气分热
适应证:温病气分证
代表方:白虎汤
竹叶石膏汤
白虎汤
《伤寒论》
[组成] 石膏 知母 粳米 炙甘草
[配伍意义]
  石膏——清热泻火  (君)
  知母——清热滋阴       (臣)
  粳米、炙甘草——益胃护津 (佐使)
防大寒伤中
        兼调和药性  
[功用]清热生津(方名含义)
用方要点
症状:“四大”
病机:热盛津伤
滞产高热案
  李某某,24岁,农民。主诉足月妊娠,阵发腹痛见红伴高热2日。患者于2日前晚感阵发性腹痛,下身见红,经乡村医生诊查,断为临产。但宫口始终不开
全,继而出现发热。医认为感染,给予肌注青霉素及解热药而热势不退,体温持续在39℃以上,因而转诊。入院后即行妇检,确诊为“足月妊娠临产”。经4
小时后宫口仍未开全。
 此时产妇已高热达41.6℃,烦躁异常,辗转不安,喊叫不息,周身大汗淋漓,极渴而善饮。以手扪其头额、肌肤,灼若燔炭。舌红,苔薄白而干,脉洪大滑
数。证属阳明白虎证。即处白虎汤,处方:生石膏30g,知母15g,甘草6g,粳米1撮。1剂。先煮粳米,去渣,后纳诸药,煎成约300ml,1次顿服,药后不过30
分钟,诸症渐次消失。随即宫口开全,胎儿顺产而下。
病案分析:患者壮热烦渴,体若燔炭,谵语神昏,皮肤发斑,舌绛而干,脉洪大而数。
本方要点
     白虎汤去粳米,加竹叶
  组成 黄连解毒汤去黄柏,加连翘
     犀角地黄汤加玄参
加桔梗,载药上浮,透邪外达
功用 兼三方之功(原方以清气为主)
  主治 温病气血两燔证
  应用 据证候之轻重确定主药剂量

Chinese Dictionary of medical prescriptions (方剂学大辞典)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сделать НИР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